生命中有些事情是注定会让你叹气的:买一张彩票没有中奖;没有赶上飞机;考试又没过…
有时候,叹一口气胜过千言万语。生活总有高潮和低谷时,无可奈何,不尽人意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叹气可谓常伴我们日常生活左右啊,说道这,先让码字的小编来一口,哎…
那么问题来了,叹气是不是一直沟通方法呢?还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又或者在我们需要叹气的时候,屏住不叹气,又会如何呢?
这些听起来是一些很琐碎的问题,但其实科学家们对于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叹气需求都有不少研究哟!
2010年,奥斯陆大学的科学家Karl Teigen就以其对于叹气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心理学奖(搞笑的那个IgNobel Prize)。通过他的研究发现,叹气通常伴随着负面情绪,通过叹气来表现沮丧、挫败、焦虑、苦闷和孤独的情绪,而叹气在此时可以帮助从这负面情绪中解脱。
Karl Teigen获奖时刻
虽然叹气连接着我们的情绪,但它不像故意清清喉咙来引起别人注意的行为,很多时候你都是独自一人默默的在墙角画着圈圈叹着气,所以,叹气并不能作为一种沟通形式。不过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神经学家Jordan Gaines认为,叹气可看作为是一种副语言,可以运用其下意识的让你周边的人感受到你的沮丧、辛苦和解脱等等。当然,及时你身边没有人,你的潜意识还是力求通过叹气表达你的真实内心感受。
除此之外,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研究员更愿意相信叹气在我们的呼吸模式中起到了一个“复位键”的作用。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勤换氧气,所以我们的呼吸其实是一种高度动态及复杂的系统。为了达到呼吸的有效性,这个系统需要在有意义的信号和偶然的随机噪音中保持一种平衡。插入叹气这种随机的元素可以帮助身体更好的应对那些意想不到的干扰。
在对于呼吸模式的研究中,Elke Vlemincx和其鲁汶大学的团队发现人们的呼吸在一种固定模式下维持太久会使得我们的肺在空气置换的功能上降低效率。研究指出,通过呼吸这个动作,可以帮助人们重置呼吸系统并放松肺泡(肺部的微小气囊),这也是为什么叹气可以给人带来一种解脱的感觉。
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们尝试把叹气机制引入呼吸机中,并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当人们的正常呼吸规律被偶然的呼吸噪音(叹气)打破之后,人们一般感觉更好!
当然,过多的在呼吸系统中加入这些噪音(叹气),会使得正常的呼吸规律丢失而导致恐慌症。人们会在滞留在一个叹气循环中,变成过度换气,从而产生各种不适症状,比如头晕、痉挛和麻木,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由于过多叹气导致的。所以,小编在此告诉大家,偶尔的叹气可以帮助大家舒缓情绪,但是过多的叹气就会让你生病了呀~大家还是要乐观积极面对生活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