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曾不止一次的被朋友略带担心的询问,你们做的东西有没有危险啊?你是不是在搞一些什么“生化武器”?这也难怪,这都是被一些影视作品误导的,早有陈小春主演的香港恐怖电影《生化寿尸》,现在又有还没播完的系列电影《生化危机》(话说已经要出到第六部了,保罗·安德森和米拉·乔沃维奇这一对贼夫妻可着实赚了不少)。那么在生化工程领域,我们这群怪咖们到底在研究个啥呢?是不是真有电影里那么恐怖?
答案当然是NO。我们研究的对象通常都是没有危险的,但多数时候都是活的。这些活的东西包括细菌,病毒,哺乳动物细胞,小白鼠等等。细菌和病毒听起来让人好像有点不寒而栗,但其实远没有那么可怕。要知道人体内可是有至少500种,多余人体细胞数量10倍的有益菌 (人体其实是=10% 细胞+ 90% 细菌)。我们研究的细菌大概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恶臭假单胞菌(你没看错,它就是叫这个名字,而且它,超臭)等等。病毒也通常是无危险的,比如噬菌体。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病毒是专门收拾细菌的。
尽管这些细菌啊,病毒啊大多数是没有危险的,但在少数情况下,我们的研究对象确实也不简单。比如这个,鲍曼不动杆菌(Ab)。这个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菌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手术部位感染等。Ab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通常正常人的免疫系统可以防御Ab的侵袭,然而对于CCU和ICU病房的危重病人(免疫力低下),这种细菌的侵袭是致命的。而且更要命的是,这种细菌很容易获得耐药性。各种侵入性操作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得Ab获得了极强的耐药性。小编研究生期间所在的实验室的一个课题就是与鲍曼不动杆菌相关的。研究的目的是对这个致病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希望了解其耐药的机制,从而发展出治疗该菌感染的有效途径。有人可能要问,这么危险的细菌是从哪弄到的呢?答案是:从ICU患者的痰里(请不要脑补这个画面!)。
鲍曼不动杆菌就长这样
因为用于科研的Ab通常都是极具耐药性和致病性的,在实验中实验人员会进行全面的防护:实验服,手套,眼罩一样不能落。当然对这些细菌的操作是在专门的无菌间进行的。实验完毕后,必须对剩余的细菌进行灭活处理。主要手段就是添加强酸,强碱,高浓度有机溶剂,最后高温杀菌。
这是我们常用的灭菌装置,121摄氏度维持20分钟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温度达132摄氏度以上并维持10分钟,即可杀死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芽胞、孢子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所以,大家知道了吧,“生化”并没有那么可怕,反而是很有趣很有用的一门学科。
图片来自网络,内容由BioEngX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