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 领跑生命科学最前沿
合成生物学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以及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来构造新的基因组合方式或者改造自然存在的基因,从而达到控制基因表达的生物学学科。随着基因组的解析和许多代谢通路的阐明,合成生物学家已经可以在活细胞里设计优化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合成生物学家为探索生命的起源,研究生命的机理,甚至从非生命物质中创造生命。21世纪将实现从生物学的“分析时代”到“合成时代”的跨越。在此过程中,科学家将发展合成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改造和优化现有自然生物体系,从头创建可控合成、具有功能的人工生物体系,为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保等重大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变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渐减少对石油能源的依赖,以纤维素、非粮淀粉、非粮脂肪酸等农业生物质为原料,生产能源、材料、化工产品等。
iGEM发展历史
iGEM (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国际遗传机器设计大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主办,是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领域的最高水平的国际性学生学术竞赛。iGEM的前身是麻省理工学院一门有关设计生物系统课程,2004年校内有5支队伍就此课题进行了比赛。2005年,这项比赛成为国际赛事,有13支队伍参赛。此后参加比赛的队伍越来越多,2011年参加比赛队伍的数量就增长到165支,并首次出现地区赛。同年,iGEM基金会从麻省理工学院分离,成为独立组织,并创办第一届高中组比赛。2012年,企业组比赛出现。到2015年更是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多达280支队伍参加比赛。
iGEM的比赛初衷是希望参赛者从了解自然的生物系统入手,构建标准化的生物模块,进而改进已有的或设计崭新的人工生物系统。其要求各支参赛队伍利用标准生物模块数据库中现有的、或自己重新设计的标准化生物学模块组装表达载体,构建生物系统,并在活细胞内实现可控的表达和操纵。各团队还需对自己设计的生物系统或模块的各个性质进行测定,并注册在数据库中,成为新的标准模块,供全球的科学家共享,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成果拥有更为深远的学术价值和潜在应用价值。每年的竞赛受到Nature, Science等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以及BBC 这样的传统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iGEM大赛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学生可以自主选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所需要的实验。除了生物工程项目之外,iGEM大赛还要求各支团队的项目中包含Human practice和Safety两块内容,目的是在项目中体现人文关怀,讨论合成生物学对于社会和公众的影响,普及和宣传合成生物学知识,并客观地讨论其潜在的安全威胁。
iGEM比赛流程
以2015年的赛程为例,各支团队在五月完成注册,并收到一份包含所有注册在库中的标准生物模块,以此开始运作自己的项目。各队利用暑假在自己的学校或实验室中完成自己的设计与构建,并在九月中旬完成实验任务和网站的制作,随后前往波士顿参加Giant Jamboree进行比赛。从注册比赛到颁奖共5天,最后一天就会公布iGEM最终大奖和其它各奖项的归属。比赛时每个队伍有20分钟时间做展示,5-10分钟回答评委和观众的问题。同时每个队伍需制作一张海报,介绍自己的项目。
中国地区高校参与情况
中国地区的高校自2007年开始参加iGEM。首年共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以及台湾地区的国立阳明大学5支队伍参赛,并全部获得金奖,北大更是取得了总冠军的好成绩。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参与到iGEM的比赛当中。到2015年,已有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学校参赛。清华、天大、中科大及北理工等传统强队更是派出多支队伍参赛。
本文内容由”BioEngX”合作伙伴”2015 iGEM TJU”团队提供,”BioEngX”实时报道2015 iGEM比赛进展。”2015 iGEM TJU”团队来自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大学2007年开始正式参与该项本科生为主的国际顶级赛事。先后获得了3金2银的成绩,特别是2012和2013连续两年荣获世界金奖,亚洲区第三名,最佳海报奖的好成绩。天津大学iGEM团队在国内外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国立交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MIT等学校的iGEM团队每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经常互访、学习、合作。同时社会各界对该团队历年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认可和评价,人民网、新浪网、新华网、科技日报、每日新报等众多媒体都先后进行过采访、报道以及社会推广。
图片来自网络,内容由参考iGEM官网,BioEngX整理,转载请注明!